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专题信息>五型政府建设

安义县“五型”政府建设工作简报(2022年第23期)

来源:安义县政府办 发布时间:2022-12-06 18:56:09

【领导动态】

1.12月12日晚上,我县召开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工作会。会议由县委书记谭伯乐主持,县长罗国栋及县领导叶飞、刘志伟、龚飞霞、张帆、赵伟、黄书川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重点签约项目推进情况、重点在谈项目对接情况、招大引强指挥部工作思路及下一步招商引资工作计划汇报。

谭伯乐强调,要成立招商引资专班,凝聚招商引资的最强合力,精准发力。要统筹好招商人员、要素资源等,系统谋划,高质量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要摸清土地等相关底数,扎实做好招商引资项目谋划工作。要加大宣传力度,制作宣传片、宣传册,办好各类推介活动,推动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安义。要梳理好招商引资政策,提升招商引资实效。要制定好招商引资目标,突出重点提升招商精准度,抓好项目签约落地。要建立招商引资相关机制,不断强化信息共享、尽职调研、会商研判、协同发力、严格奖惩力度,高效推进招商工作。

罗国栋强调,一是要定好目标下任务。全县各乡镇、各部门要把招商引资放在突出的位置,根据各自实际情况,下达不同招商引资任务。二是要明确方向优举措。围绕全县重点工作、现有配套以及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开展招商工作,通过产业链、平台、借力、联动、资本等方式招大引强。三是要强化保障推工作。加强人员、机构、基础等各项要素保障,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加压奋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提速提质提效。

2.12月9日下午,全县2022年四季度收好官及2023年精彩开局经济工作谋划会召开。会议由县委副书记、县长罗国栋主持,县领导叶飞、刘志伟、刘彬、赵伟、胡志娟、黄书川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主要经济指标运行、五上企业培育、2022年四季度主要指标排名不落后和2023年精彩开局工作谋划、2022年的稳固投工作推进、2023年重大重点项目谋划、土地要素支撑经济发展以及招商引资、促消费、主辅分离工作等情况汇报。

会议强调,一是要紧盯目标,围绕今年收官的目标,攻坚克难,奋力冲刺。围绕明年精彩开局,精准谋划项目,务求取得开门红。二是要快速行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各乡镇、各部门要协调联动,比学赶超,快速跟进项目。三是要强化举措,围绕目标任务拿出实实在在的方法和路径,细化工作举措,真抓实干,务求落地落实见效。

【部门风采】

1.多措并举推进城市生命线系统建设。一是强化生命线领导协调机制。编制实施《安义县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8-2030)》,成立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今年已召开5次专题会议研究启动海绵城市建设系统化实施方案编制工作,预计2022年12月底前可完成。二是加快生命线信息化建设步伐。2022年安义县海绵城市建设任务目标0.64平方公里,实际完成(和在建)的项目覆盖面积2.33平方公里,已全部开工建设,计划投资6.18亿元、已完成投资额6.02亿元。三是提高生命线安全建设保障水平。加强市政道路、窨井盖的巡查管理,加大主次干道、窨井盖等维修力度,提升基础设施的完好率,确保城市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无安全隐患,今年共摸排县城区域88处高空广告设施,已进行安全检测48处。(县住建局)

2.安义新材料产业列入省级产业集群!近日,省工信厅公示了2022年度新增省级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安义新材料(金属)产业集群榜上有名。安义新材料产业现已初步形成了覆盖先进锆材料、先进铝材料、硅系列(硅酮胶、碳化硅)、锂新型能源材料等金属新材料的产业体系,2021年我县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产值90.56亿元,同比增长42.04%;完成营业收入104.37亿元,同比增长65.56%。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新材料产业企业62户,其中规上企业37户、高新技术企业19户、国家专精特新1户、省级专精特新12户,有江西名牌8个。(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

3.“三提高”优化财政保障提升民生温度。一是提高思想认识确保落实力度。坚持“稳民心、保民生”,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感。今年以来已完成“八项支出”等民生类支出22.63亿元,占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3.12%。二是提高资金投入保障民生温度。积极推进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截至11月底,已完成教育支出6.3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19亿元、卫生健康支出2.3亿元、城乡社区支出5.99亿元。三是提高监管精度加强财务管理。加强对资金管理单位内控建设和廉政风险防范,举办全县村级财务干部培训班,组织全县104个村的报账员及各乡镇财会人员共135人参加培训,切实提高村级财务人员业务水平,推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县财政局)

4.全力推进卫生改革工作。印发了《关于下达乡镇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新增社区托育服务点和托位任务的通知》,高位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建设,目前已完成0-3岁婴幼儿托位数任务768个,任务完成率100.79%。加强了疾控中心实验室能力建设,已拥有A类设备装备86台,仪器设备拥有率141%,A类必检项目开展达率100%。打造了全县疾控信息共享平台,启动“公共卫生智慧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信息系统建设。打造了智慧平安医院,推动医院防范智能化升级,投资500余万元整改提升医院内外环境、投资150万元创建“智慧+平安”管理模式,安装一键报警装置15处、探头191个,形成了多层次立体监控技防网络,确保医院公共场所安防无盲区、无死角。(县卫健委)

5.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推动项目建设入库提档升级。加快项目入库,预计2023年一季度完成江远二期、江顺纺织等新建项目的立项报备,累计可报固投2.8亿元。促进项目签约,预计2023年一季度完成投资10亿元的康佳新材料项目签约,并加紧对接VR实训基地项目,确保尽早签约,尽快开工建设。二是加大总部经济企业招引力度。强化招引激励,聚焦拓展总部经济规模总量,目前已谋划2023年引进或续建重大重点项目10个,总投资24.589亿元,同比增长552%。三是加强企业沟通交流助力增收。积极了解投资政策,摸排符合条件的项目,以更大力度抓好资源资产价值化转换、整合、盘活存量,针对全镇19家规上企业加大走访对接和业务指导,帮助企业解决30多处难题。(长埠镇人民政府)

6.推动“河长制”走向“河长治”。制定了《实施方案》《考核细则》等河长制制度,加强河长制“一办两员”工作力量,安排镇河长办工作人员4名,及时掌握辖区内河道流域动态情况,把河长制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利用村村响广播、流动宣传车等多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河流保护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知识,截至目前,共开展宣传活动30余次,发放河长制宣传资料2000余份、悬挂横幅12条,已更新完善22块河长制公示牌信息内容。建立了长效巡河与管理制度,建立巡查台账,督促跟踪整改,防止问题反弹,切实将河长制工作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共开展乡村两级河长巡河600余次,问题处理率达100%。(东阳镇人民政府)

【经验分享】

坚持生态引领 打造绿色样板

安义县做活“绿”字大文章 奏响生态和谐曲

近年来,安义县持续推进“五型”政府建设,立足生态优势,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整合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资源,做活“绿文章”,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成功获评全国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一、以“绿”为先,打好绿色发展“组合拳”。坚持生态引领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生态立县理念。一是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主任”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以及“双组长”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把生态相关内容列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第一议题”,将生态文明指标考核权重由20%提升至24.8%。二是强规划绘制生态文明建设蓝图。出台《安义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安义生态县建设规划》等规划,编制“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85.77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3%。三是严监管打造生态文明管理闭环。探索实施“环评”和“三同时”(建设项目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制度。逐条销号落实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组交办的问题整改,形成“有部署、有督办、有跟踪、有问责”的监管闭环。

二、保“绿”提质,织密绿色屏障“保护网”。强力推进全域生态建设,持续优化生态空间布局。一是保卫好一片蓝天。严格管控工业企业窑炉废气排放,推进“小散乱污”企业整治,引进高能高频多功能激光雷达科学治污,监测县城建成区3公里以内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及来源方位,精准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坚持疏堵结合,建立落实露天禁烧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2022年上半年优良天数比例96.6%,PM2.5浓度12ug/m³,在全省排名同比超位跃进46位。二是守护好一泓碧水。基本完成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建成重点排污企业在线监测系统,对园区78家涉水企业实时在线监控。实施县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改造工程,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1%。连续5年出境断面、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2022年月均值均达到Ⅱ类标准,水功能区达标率100%。三是呵护好一方净土。加强工业固废堆存场所排查整治,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统筹治理山水林田湖草,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水土保持工程治理面积达4.38平方公里,减少水土流失9300吨。全年封山育林1500亩、人工造林5000亩,打造国家级森林乡村4个、省级森林乡村13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5.55%,活立木总蓄积量达280.3万立方米,森林资源稳步提升。

三、点“绿”成金,奏响绿色经济“交响乐”。着力培育绿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特色生态经济。一是发展绿色工业“强筋”。严把项目“准入关”,实行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总量管控,倒逼“两高”企业转型、传统产业升级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84家,占全县规上工业企业36%,县高新园区已成功创建省级循环化改造园区累计投入98亿元实施55个节能技改项目,单位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达10.4%。二是发展特色农业“壮骨”。推动农业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等,打造云厨、绿能等品牌企业,加快都市现代特色果业示范县创建步伐。打造一朵油菜花、一盘生态水果、一碟绿色蔬菜、一片花卉苗木、一袋有机大米、一座古村群的“六个一”产业。大力推广秸秆返田、秸秆生物质颗粒加工项目,成功入选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三是发展生态旅游“活血”。通过“文旅”与生态深度融合的形式,依托二十万亩油菜花基地和十万亩特色水果产业基地,举办金花文化旅游节、东阳蓝莓节等系列节庆活动,打造书画墨山、水韵白沙、宗山米粉小镇等一批生态文化精品村,引导开发古村野茶、红军手工皂、远疫香等农特文创商品,形成一批具有文化和产业支撑的精美乡村旅游点,全县绿色经济产业稳步壮大发展。(县生态环境局)

分享到:0